当前位置 : 首页 > 人文怀宁 > 怀宁人文
人文怀宁

邓稼先

发布日期:2022-11-01 17:35     阅读:2613次

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

邓稼先.jpeg


    邓稼先(1924—1986年),安徽怀宁县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(今属安庆市宜秀区)人,著名核物理学家,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,也是我国研制、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。他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、呕心沥血、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,从原子弹、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,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,都做出了重大贡献,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,被誉为中国的“两弹元勋”。

  邓稼先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六世孙,1924年6月25日诞生于“铁砚山房”。出生后8个月,由母亲带到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邓以蛰身边。中学时代,邓稼先已具热爱祖国、关心社会的情怀,成为一个读书认真、成绩优异、富有思想、胸怀抱负的青年。1948年秋,邓稼先与杨振宁之弟杨振平结伴,漂洋过海;10月,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核物理专业。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,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,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。此时他只有26岁,人称“娃娃博士”。1950年8月,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,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,毅然决定回国;同年10月,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,在彭桓武教授的领导下从事核理论研究,相继发表了不少论文,为我国核理论研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。

 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,为了祖国的强盛,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,他甘当无名英雄,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。他常常在关键时刻,不顾个人安危,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,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。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却鲜为人知,直到他死后,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。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。

  在原子弹、氢弹研究中,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、流体力学,状态方程、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,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,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。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,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。原子弹试验成功后,立即组织力量,探索氢弹设计原理,选定技术途径,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。1979年,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。1984年,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。翌年,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,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。1986年7月16日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。

 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》,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,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,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,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。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,他还写了电动力学、等离子体物理、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,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,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《量子场论》和《群论》。

  1986年7月29日,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;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,他说:“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,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。”“稼先逝世,我极悲痛!”——邓稼先的岳父、全国政协副主席、90高龄的许德珩老人也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悼念邓稼先;在地球的另一面,远隔万里重洋的昔日好友杨振宁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,也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发来了唁电。

  1996年7月29日,是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。这一天,我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,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,并郑重声明:“自1996年7月30日起,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。”这标志着我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,跨过了原子弹、氢弹、第二代核武器、核禁试等四个阶段,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。在邓稼先去世13年后,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,党中央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他追授了金质的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。

怀宁县图书馆版权所有 地址:怀宁县高河镇怀安河东路三馆一中心 电话:0556-4637116 总访问人数:856726
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众和网络
皖ICP备10017358号-1    公安部网站备案公安部网站备案 34082202000113